獎學金申請人:RUO-YI HONG 洪若譯
考生身份:學生(全職考生)
學校及科系: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畢業
英文背景:學測15級分、指考72分、全民英檢中高級初試
考試地點:
一戰馬偕護專
二戰公館地球村
三戰美國教育基金會
四戰美國教育基金會
考試成績:
一戰R29 L27 S19 W24 總分:99分 2015/7/12
二戰R29 L23 S22 W23 總分:97分 2015/8
三戰R29 L23 S21 W24 總分:96分 2016/11/05
四戰R28 L27 S22 W25 總分:102分2017/6/03
考試日期:2017/06/03
備考教材:字神聽說讀寫課程、字神托福真經班講義、考滿分網
【托福真經心得分享】
我印象比較深的是整合寫作部分有出現真經班的講義內容,但實際考試的內容和真經上的內容有些微細節上的差異。心態上我只是將真經當作練習以及補充背景知識,實際作答還是以考場的閱讀與聽力為準。
【心得/各科準備方式】
【閱讀】
大學時代就要閱讀各科原文書,所以我覺得閱讀算是四科裡面比較輕鬆的,儘管偶爾還是覺得文章長度有點長,而且我最怕遇到人文題了。在考試時間上,用精讀方式答題會幾乎壓時間底線完成,但這種作答做答通常分數會穩定有29分。偶爾感到困擾的是最後一題的文章主旨題,特別是最後一篇的最後一題,時間緊迫下還要找出正確答案,實在有點不容易。後來我學會讀完一段用簡單幾個字記下段落大意。閱讀題一開始我通常是先看有幾段,讀完一段就作該段內相關的題目。閱讀的題型大致有單字題、語意不變題、推論題、插入題、摘要題。單字題通常可以很快解決,但我會將單字再帶回該句確認意義無誤。文意有無變動的題目通常也不是問題,透過抓住該句的重點可以刪掉錯誤選項。2017年的考試有比較高機會遇到四篇閱讀的狀況,這種情況下我只能放棄精讀,改用快速瀏覽的方式。做四篇閱讀其實負擔有點重,答題到後來即便是擅長的生物題也覺得腦袋開始運轉速度下降了,閱讀加試對考生精神上是蠻大的挑戰。從一開始對於托福是一無所知的,後來才了解托福其實是部分英文實力還需要部分技巧才得取得好成績。上康老師的閱讀課從文章結構的入門、常見錯誤選項分析,收穫甚大。這應該是我上過對於英文文章結構講解最用心的課程了,從各種題目的分析也可以感受出康老師對閱讀解題鑽研的心得與用心。只要學會技巧加上用心充實英文能力,我覺得托福破百並沒有那麼可怕。
【聽力】
我自己在日常的英文對話或是英語課程,其實大致聽力上沒有太大問題。我認為自己對於托福聽力的困擾點大概是人文或藝術方面的課程,平常沒接觸這些領域的話,就沒辦法完全理解內容,此外就是聽力太冗長的時候會容易開始鬆懈並且分心。洪欣老師的黃金十三原則是幫助我抓住聽力重點與考點的好方法。對比與分類原則在實戰中就至少遇過兩次了。說話者的語氣變化也常常是考點所在。在聽力的筆記上,我會先求聽懂再記下重點,以聽懂作為優先原則。聽力我認為透過TPO聽力的練習來補充各領域的單字與熟悉常見校園情境是拉高聽力分數的好方法,聽力聽得懂才能鞏固口說與寫作的分數。特別是口說與寫作的答題很仰賴聽力的細節。
【口說】
口說算是我的托福考試中的弱點,並且是考試中一直不那麼容易提高分數的科目。因為知道口說是我的弱點,所以我有上了兩位老師的口說課程。老師的口說課程帶我熟悉托福口說的流程與答題方式。我後來在準備托福口說時也常常聽老師的口說音檔,分析她的答題、用字、語調。在上老師課程時組成的口說小組,是準備托福階段的美好回憶。有的同學已經出國留學,有的正要準備出國,有的仍然在努力中。林熙老師的口說課的特點則是有時會補充道地的英語用法、答題時間的分配,甚至還有模板。不過我傾向不要使用模板,一來自己不喜歡背模板,二來光是答題內容就很多了,應該是塞不下模板了,我想模板對於口說不擅長的同學會有所幫助。我自已口說的弱點其實很明顯,主要是發音、語調、主題發展的完整性,偶爾有些文法小問題。另外就是我很容易緊張,一緊張就會口語速度飆得非常快。說話速度快雖然好像流利卻會造成評分者可能聽得不那麼清楚,還會削弱語調與發音。後來的考試我嘗試刻意降低速度,最近終於有一次口說拿到GOOD了,這是我考托福最感動的一刻,比破百還讓人感動。語調與發音則是老問題了,要修正則是要花不少功夫。練習托福口說時,也養成聽自己錄音檔抓弱點的習慣。我認為托福口說是四科中挑戰性最高的科目。它考驗聽力與閱讀抓重點與細節的功力,加上時間壓力與干擾,甚至是自己很緊張等因素,或是遇到從沒想過的題目與情境還有點傻眼就開始Bee了,但就是要練到無論如何能夠在緊張情緒中冷靜地說出自己的想法。養成注意自己說話的習慣,並且開始調整答題內容的邏輯與主題發展的完整性可能是我未來要改進托福口說的方向。
【寫作】
寫作有整合寫作與獨立寫作兩部分。整合寫作其實只要符合要求,將閱讀的論點與聽力的論點呼應一般都不會太難,我偶爾會有些細節寫得不夠精確,但整合寫作一直都蠻穩定能拿到good。我會參考講義範文記下論點相駁斥的表達方法,並且使用不同的字眼以增加字彙量。威廉老師在獨立寫作的講解很精采,使我對寫作有較深入的理解與收穫。像是標點符號使文章有變化性就是很好的觀念。寫完後利用SWATS檢查文章使文章更完善,是我每次寫作過程的最後動作:spelling、word choices、ace sentences、transitional words。答題過程我覺得審題是最重要的關卡,有時題目沒看清楚就會寫歪掉了。實際考試碰到的題目也是運氣運氣,有些題目很好寫,有些題目卻不容易發展論點。因為我打字速度不算快加上擔心來不及寫完,所以我傾向只寫四段。我比較常見的扣分點大概是發展不足、論點的連接與轉折做得不夠好。寫作是種輸出,除了知道好文章的特徵之外,還需要不斷練習不斷檢討才能有明顯進步。上課之餘,威廉老師的觀念與出國讀書工作的經歷分享也是看video課程的樂趣與收穫之一。
【讀書計畫】
我的托福準備拉得比較長,主要原因是自己知道未來會出國,所以從大學時代就開始著手了。後來到了研究所反而變得忙。我認為針對托福考試,恐怕擬定短期的衝刺計畫會比較恰當,時間拉太長會容易疲乏怠惰,或因為忙碌而擱置讀書計畫,特別是考試報下去之後才會開始認真準備考試。我每次考試主要都是針對口說與寫作做些準備。口說與寫作除了知道怎樣是好的答題之外,還需要不斷練習並且反覆檢討才能進步,避免再犯相同錯誤,所以考完試我也還是會看看托福成績單上的評語與可以改進的地方。知道托福考試的要求與方向並且達成要求是獲取高分的關鍵。考試期間也歷經托福題型的變更(閱讀加試題的頻繁出現),報名費漲價等等變動。建議考前要模擬考讓自己習慣長時間考試,特別是如何應付四篇托福閱讀。答題熟練度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會影響口說的自信、作文的寫作速度。建議規劃長期的英語提升實力與短期的衝刺訓練。於我而言,英語終究是日後的謀生工具,因此需要長期的付出與投資,準備托福時的心態則是調整成為了日後的求學與學術環境所做的準備。每次的托福考試對我來說都是有點刺激的挑戰,特別是口說,但考四個小時對考生來說是真的有點累。
【考試當天情況&考場回報】
第一次考場的選擇,是因為對於托福考場還不熟悉,因此選擇了還有考場位置的馬偕護專。考場的交通位置不算方便,考場附近也沒有商店。口說不同步開始,可以降低口說打架的狀況。考試位置是六角形桌子,考口說時剛好和隔壁考生有點答題重疊被影響到。我不會特別推薦馬偕考場。第二戰考場位於公館的地球村,我記得口說是同時開考,所以大家的口說聲在考場裡齊飛,因此我也不太喜歡這種考試經驗與考場。第三四戰時,我都選擇了美國教育基金會的考場。考場位置只有十個,口說干擾的狀況比較輕微,我認為美國教育基金會是不錯的考場。
【成績單】